近日,我院正在开展“2019年音乐表演专业高级课程工作坊”活动。11月18日,西安音乐学院李宝杰教授为我院师生讲授陕北民歌的地域和民俗方面的特征。
陕北民歌概述
李宝杰老师指出陕北民歌是指从历史上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广泛流传在陕北一带的民间歌谣及小曲。陕北乡村的生活离不开歌唱,而唱歌成为陕北人生活的基本方式。
陕北民歌的地理分布
李老师谈到陕北民歌的地理分布与辐射范围从文化地理学上可以表明:一方面体现出陕北各地在历史发展中与周边地区民间文化的双向交流情况;另一方面显示着陕北民歌内部风格多样性变化情况。这些都显示出了“文化干涉”和“文化融合”在这一地区影响力和作用力,并因其而产生的文化活力。
陕北民歌的类型以及民俗表现
李宝杰老师说到陕北民歌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歌曲的使用功能划分为号子、山歌、一般小调、丝弦小调等;另一种是根据歌曲体裁划分为信天游、小曲、秧歌曲、酒曲、二人台等。后面李老师着重对歌曲体裁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析。
1)信天游:信天游也称“顺天游”,按照陕北人的说法就是“信口而唱,漫天而游”,是陕北人民有感而发唱出的曲调。由于信天游、小曲流传的面广量大,并且有很多经典的作品传播于世。
2)小调:是陕北民歌中另一重要的歌种,因叙事性强,一首小调往往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李老师讲到这里为我们播放和介绍了《揽工调》一曲。
3)劳动号子:号子是表现陕北各地劳动的歌种样式,这类曲调及内容都与劳动生产和劳动对象紧密相连,如《船夫调》。
4)秧歌调:在乡村祭祀和广场娱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陕北秧歌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秧歌伞头领唱,秧歌队员接后音。李宝杰老师同时为我们播放了李文治演唱的《秧歌调》,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5)酒曲:是陕北民间喜庆宴饮时对唱的一种歌曲。唱酒曲有三种,一是劝别人喝酒时唱;二是自己喝到高兴时唱;三是自己输了酒不能再喝了,使用唱酒曲以唱代酒。李老师为我们播放了朱广亮的代表作品《老酒曲》,该曲曲调简洁,表现了请客吃酒的场面。
6)二人台:主要流传在陕西的榆林,山西的河曲,内蒙的包头、呼市一带。是一种坐唱形式,俗称“打坐腔”,二人台旋律运动很有特点,一般高低起降,形成了大起大落又委婉动听的地方特色。李老师播放了柴根的《二道 梁》,表现青年后生对心中女子的相思之情。
7)榆林小曲:演唱一般不装饰,也没有什么表演动作,有“榆林清唱曲”之称。它融歌谣和叙事一体,穿插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题材主要是官宦人家和市民阶级的生活。
“酸曲”与红色民歌
在过去的陕北,把信天游、小曲成为“酸曲”,普通话解释就是“黄色歌曲”即表现男女性事为目的。李老师谈到,他认为的酸是酸甜苦辣中的酸,既不像甜那么腻,也不像苦那样涩,它自有其特殊的味觉张力,以此名曲,反映了陕北人对生命的渴望,在困苦生活中对生命繁衍和延续的执着与倔强。
值得注意的是,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入陕北,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展开了新民主革命,使陕北成为革命的摇篮而闻名于天下,并且为陕北原有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内涵。李老师说,在陕北现存的各类民歌中,保留革命内容的随处可见。例如《东方红》、《红军哥哥回来了》等。这些歌曲就被称为红色歌曲。
李宝杰老师在讲座最后总结了三点值得思考的内容:
1、陕北民歌的本质是非表演性的,是陕北人生产和生活劳动中真性情的吐露。
2、民歌中简述的都是陕北老百姓的本真体验,不能拿舞台上被加工了的演艺去对应老百姓口中的民歌。
3、被舞台化了的陕北民歌实际上是一种艺术音乐,是民歌的一种风格。而存在于陕北当地的民歌歌种,则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伍。唱民歌是陕北人民的一种风俗生活或生存习惯,这就是所有民间歌谣共同具有的基本品质。
学生们在听完讲座后也表示受益匪浅,在音乐表演上要注意本真和质朴的表达,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音乐的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