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音乐教育新动能|学院教师受邀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教材研讨会

  • 2024-12-23
  • 来源:
  • 责任编辑:xn_music
  • 作者:
  • 查看:

在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黄君教授、陈若旭教授、万欣副教授和朱罡老师应邀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于12月12日至15日举办的“教育·教材·改革·创新”第一届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教材研讨会。本次盛会汇聚了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的顶尖专家,深入探讨音乐教育的前沿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音乐教育的未来绘制了宏伟蓝图。

会议开幕式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赵海和院长俞峰共同主持,他们的致辞为本次研讨会奠定了高端学术交流的基调。两位专家站在音乐教育的战略高度,阐述了新时代音乐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主任李小兵教授敏锐地洞察了人工智能对艺术形态的深远影响,尤其聚焦于音乐学科的巨变。“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重新定义艺术表达和教育模式的力量”,李教授如此道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命题。他强调,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抱并驾驭"人工智能。这不仅意味着技术应用,更是对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根本性革新。六大音乐学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而音乐教育将成为这场变革最为敏感和深刻的领域。

中央音乐学院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慧文的报告聚焦于艺术专业专业硕士的课程与教材建设。他提出了培养“美育音乐教师”的创新理念,并详细阐述了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四大核心能力:即深厚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学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组织和指导音乐实践活动的专业技能,与具备前沿的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我院陈若旭教授的精彩提问,围绕新发布的专业硕士指导方案中的规定演奏曲目问题,引发了会场的热烈讨论。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与专业深度,充分体现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的高超学术水准。

其他专家的报告同样精彩纷呈:陈冰教授探讨了美育视野下的合唱与指挥;林晔与孙晓丹教授深入探索新时代高校钢琴教育的发展路径;赵聆教授分享了钢琴教学法的创新探索;徐之彤教授阐述了即兴伴奏与作曲在音乐教育中的融合;张征教授聚焦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实践;裴聿茹教授则探讨了乐理与试唱练耳在音乐技能训练中的实践。会议期间,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与音乐教育学院合唱团的精彩演出,为学术研讨增添了艺术的光彩。教材座谈环节更是激发了与会专家的深入交流,不同观点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此次参会不仅拓展了我院教师的学术视野,也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在新时代音乐教育改革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以更开放、更创新的姿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音乐教育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朱罡

审核|魏培修 胡晓东 范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