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人学术简介
胡晓东,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先后获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及学士学位、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学位,中国音乐学院出站博士后。
入选江西省最高人才梯队“千人计划”、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江西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等人才称号。国家社科基金民族学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江西省“非遗”评审专家。美国东北大学(NEU)访问学者,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学术著作入选中宣部出版局“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获教育部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二等奖及专业单项奖、江西省第二十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第十八和十九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南大学首批“含弘学者”人才资助、重庆市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中国音协第四届“中国音乐评论奖”二等奖和第六届“中国音乐评论奖”三等奖、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王森基金论文奖、傅成贤音乐纪念奖、“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项目1项及其他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7部,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等专业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
近年来,指导多名研究生获“上音院社杯”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一、二等奖,指导研究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多篇,指导研究生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多篇。受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百余场,并受邀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举办学术讲座50余场。
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主讲课程:《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音乐论文写作》《艺术概论》等。
二、目前主要学术创见
1. 关注“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音乐研究”,提出“区域国别音乐研究构想”,对其研究理念与方法论作出界定,并厘清相关学术概念之内在关系,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2. 关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的应用律学问题,提出“准十二平均律”现象。
3. 关注流域、通道、走廊等“线性文化景观(空间)”与音乐文化传承传播的互动关系,从“流域音乐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流域与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交流与涵化现象。
4. 从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的视角关注中国民族音乐表演转换生成的机理和学术价值。
5. 通过考察分析,确证我国民族音乐中功能不同的同类调式可分成多种调式型号,各乐种内部由此构建起繁复的调式型号体系,指出研究我国民族音乐的调式型号体系,是全面深刻认知其丰富内涵与深层本质的有效方式。
6. 用语音学的方法对传统声乐品种进行研究,发掘其唱词音声中的地域特色,关注族群音乐的文化认同问题,引起学界关注。
7. 发现并论证了民间器乐形态中“织字”手法的存在。
8. 厘清巴渝地区佛教音乐的历史沿革,并指出宋末巴渝地区佛教音乐不衰反盛的史实与内因,提出并论证了瑜伽焰口音乐中“川派”焰口音乐的显著特征,在佛教音乐研究中引入性别文化与伦理学视角。
三、主持重要科研项目(按时间先后排列)
1.2023主持江西省文联重大项目“民俗大系编纂”之“说唱音乐”,经费10万元,2026年12月结项;
2.202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乐学理论体系研究”之子项目“中国乐学中的乐器研究”,项目编号:22ZD12,经费80万元,2026年12月结项;
3.2022主持2022年省级公共文化与旅游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项目”(赣财文指﹝2022﹞18号),经费30万元,2025年12月结项;
4.2021年领衔教学团队获得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民族音乐学研究》,经费4万元;
5.2019年主持江西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语境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发明及其社会功能研究”,经费10万元,2022年12月结项;
6.201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西南民族地区佛教音乐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6BMZ069,经费20万元,2021年12月结项,结项证书号:20213965。
7.2016年主持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培育项目“西南民族地区佛教音乐及其社会教化功能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609110,经费10万元,2018年6月结项;
8.2015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之子项目“宗教音乐文化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TWH0016,经费5万元,2019年7月已结项;
9.2015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社会变迁中瑜伽焰口仪轨音乐的民族心理与社会功能研究”,资助编号:2015M571233,经费5万元,2019年5月已结项;
10.2015年主持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川腔瑜伽焰口仪轨音乐的民族心理与社会功能研究”,资助编号:2015ZZ-108,2.5万元,2019年5月已结项;
11.2014年4月,主持并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创新团队研究项目“西南民族艺术创作与研究”,项目编号:2362014xk21,经费10万元,2016年12月已结项;
12.2013年9月主持并结项博士基金课题“巴渝文化语境中的罗汉寺瑜伽焰口音乐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409325,经费3万元,2015年10月已结项;
13.2012年12月主持并结项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川派瑜伽焰口音乐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309119,经费6.5万元,2015年10月已结项;
14.2012年11月,主持并结项“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度重点项目之子项目“西部爱国主义经典音乐研究”,项目批准号:12HSJD0009,经费1.5万元,2015年12月已结项;
15.2011年12月,主持并结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巴渝民歌的形态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QNYS48,经费1万元,2016年结题,鉴定等级为优秀,结项证书编号2016104;
16.2009年12月,主持并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巴蜀民歌的形态学研究”,项目批准号:SWU0909519,经费6万元;2012年3月结项,结项证书号:SWU12308;
17.2007年12月,主持并完成西南大学社科青年基金课题“赣中南窑头打八仙音乐考察与研究”,项目批准号:SWU07119,2009年3月已结项;
四、近年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按时间先后排列)
1.《准十二平均律:一种应用律学现象——曲项四弦四柱琵琶律制归属问题探赜》发表于《中国音乐》2024年第5期;
2.《包融共生,交叉互鉴——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学科与专业关系摭论》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第4期;
3.《曲牌【小桃红】在赣江流域的流变》发表于《人民音乐》2024年第9期;
4.《亮点纷呈 守正创新——由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引发的思考》发表于《人民音乐》2024年第3期;
5.《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命史的学术张力——基于数位赣剧传承人口述史的再研究》发表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4年第5期;
6.《学制、课标与社会历史变迁——兼论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路》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2024年第6期;
7.《区域国别视野下亚太地区筝属乐器流变考》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4年第5期;
8.《区域国别音乐研究构想——兼论相关概念内涵与关系》发表于《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
9.《语音、语义、语用——中国民歌唱词语言研究三题:以重庆城口民歌为例》发表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10.《流域、农耕与民间音乐生态文明——流域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武宁打鼓歌》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第6期;
11.《仪式音乐研究》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22年第1期;
12.《流域音乐人类学钩撢:以川江流域为例》发表于《音乐研究》2022年第4期;
13.《多族群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发表于《中国音乐》2022年第3期;
14.《整体性·动态性·互文性:流域视野下的线性文化空间叙事》发表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年第6期;
15.《仪式音乐法器牌子曲探赜》发表于《中国音乐学》2021年第2期;
16.《不识庐山“真”面目——音乐民族志书写的三重境界》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年第3期;
17.《高校“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初探》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2021年第11期;
18.《江西传统音乐非遗保护工作摭谈》发表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19.《冲破藩篱——读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有感》发表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20.《文化生境与音乐形态:以重庆城口民歌为例》发表于《艺术教育与研究》2020年第1期;
21.《族群·区域·国家:彝、哈、傣、苗杂居区节庆仪式用乐中的三重文化认同》发表于《中国音乐》2020年第6期;
22.《普庵咒乐目家族传承谱系梳理》发表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23.《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第3期;
24.《多族群杂居区佛教音乐的国家认同功能——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为例》发表于《人民音乐》2020年第11期;
25.《民族音乐学:更是一种态度——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四十年钩沉与反思》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0年第4期;
26.《涪陵龚氏家族道场施食科仪音乐民族志调查研究》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年第6期;
27.《表演转换生成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多声音乐》发表于《音乐研究》2019年第5期;
28.《从社会性别看仪式音声及其社会功能——以瑜伽焰口仪式音声表演为例》发表于《中国音乐学》2019年第4期;
29.《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视域中的梅山文化研究》发表于《中国音乐》2019年第4期;
30.《巴渝地区瑜伽焰口仪轨音乐的类型与结构》发表于《中国音乐》2017年第1期;
31.《佛乐传播与国家在场——以瑜伽焰口仪轨音乐为例》发表于《民族艺术》2017年第1期;
32.《民歌的地方音色与文化认同——以綦江汉族民歌为例》发表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33.《社会主义新传统语境下民族音乐发展的契机与抵牾——以云南大理剑川白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
34.《大美佛乐,教化心声》发表于《人民音乐》2016年第1期;
35.《佛乐唱导润腔技术研究——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发表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36.《扎根本体 建构模式——论袁静芳先生之“模式分析法”及其在佛乐研究中的应用》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6年第3期;
37.《论客家音乐对川腔佛乐的涵化与濡化——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 为例》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年第4期;
38.《川腔佛乐核心音调研究——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发表于《乐舞研究》2016年第1期;
39.《关于筹建巴渝民族音乐节的政策建议》发表于“西南大学缙云智库丛书2016”《关注大西南:有话要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40.《西部爱国主义经典音乐的内涵与外延》发表于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论文集《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2月。
41.《瑜伽焰口仪轨音乐传承体系探微》发表于《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1期。
42.《佛乐分类新论——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发表于《音乐研究》2014年第2期。
43.《我国民族音乐调式型号体系研究举隅——以重庆罗汉寺为例》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44.《佛乐唱导技术特质探析》发表于《歌海》2014年第1期。
45.《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的语音学研究》发表于《第八届亚太地区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际学术会议,韩国釜山,2014年12月。
46.《“同均三宫”学术争鸣与反思——兼论音乐伦理学关怀的必要性》发表于《音乐研究》2013年第5期。
47.《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48.《并非尽善尽美,但充满着希望》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9.《为有源头活水来·谈项阳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理念中的“制度化”指引》发表于《艺术评论》2013年第1期。
50.《怎样才能得到音乐教育的金钥匙》发表于《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13年12月16日第011 版。
51.《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音乐的调式特征》入选《第七届亚太地区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做主题发言,主办者: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湖南省佛教协会,国际学术会议,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52.《巴渝民歌的语音学初探》发表于《音乐研究》2012年第2期,并被《重庆评论2012年卷》全文转载,重庆出版社,2016年3月,第6-22页。
53.《功能与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乐器文化》发表于《人民音乐》2012年第3期。
54.《西南民歌研究的一次盛会》发表于《中国音乐》2012年第1期。
55.《现代舞,一条充满挑战与艰辛的路》发表于《舞蹈》2011第8期。
56.《咬定青山不放松,躬耕瘦土满华芳》发表于《人民音乐》2011年第1期。
57.《织字手法在我国民间乐种中的应用研究》发表于《中国音乐学》2009年第2期。
58.《江西万安东华寺佛乐研究》发表于《音乐创作》2008年第3期。
59.《尊重传统,坚守家园》发表于《人民音乐》2008年第9期。
60.《赣中南窑头打八仙音乐考察与研究》发表于《音乐研究》2007年第1期。
61.《从“土风计划”三人谈说开去》发表于《人民音乐》2007年第11期, 2008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62.《仙乐飘香何处寻?》发表于《中国音乐》2006第1期。
63.《综合艺教,别有洞天》发表于《人民音乐》2006年第6期。
64.《古韵悠悠,龟峰蓬聚》(弋阳腔)发表于《人民音乐》2005年第4期。
五、主要学术专著
1.《乐润乡土,慎终追远 :巴渝文化语境中的罗汉寺瑜伽焰口音乐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23年, ISBN:978-7-105-17032-6;
2.主编《江西红色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2年,ISBN:978-7-5500-3940-7;
3.参编《田野回响:新世纪中国传统音乐调研报告》第一卷,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21年。
4.主编重庆市城口县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老城口》之《老歌谣》,光明日报出版社,三人合作第三,2017年,ISBN:9787519434830;
5.《赣中南打八仙音乐文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独立作者,ISBN:9787562166597;
6.参编《音乐基础训练教程》(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教学能力训练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六、音乐创作与作品
1.2006年受北京市教委邀约,创作2首古典艺术歌曲《子衿》《硕鼠》,编入北京市精品教材《古典诗词歌曲带钢琴伴奏演唱集》;
2.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古典诗词歌曲带钢琴伴奏演唱集》中的傅雪漪古典艺术歌曲配钢琴伴奏;
3.2022年受万安县窑头镇党委政府之邀,创作镇歌《大美窑头》,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并被广泛传唱;
4.2001年受深圳市爱联学校邀约创作童声合唱《故乡的雨》,被广泛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