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槛,玉兰含香,4月27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以琴为媒、以诗为引,在青李空间开启了一场「玉兰花开·国乐绽放」的春日雅集。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古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中国昆剧与古琴研究会会员、重庆市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理事、北碚区古琴协会会长王熹老师,音乐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杜和军老师,以及各学院报名同学。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专业音乐与舞蹈教育(古琴)方向硕士,重庆北碚古琴协会理事刘晶同学为在场师生带来“琴韵知音,春日雅集”的精彩分享。
刘晶同学师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浙派古琴传承人王熹老师。曾参加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弦动秋山·微音雅集·王熹古琴音乐会》、《重庆·望园雅集音乐会》、《重庆北碚古琴协会成立音乐会》、《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重庆微音琴社音乐会》等古琴艺术演出活动。受邀参加西南大学举办的《民乐重奏音乐会》、《界画·青绿展览》开幕式表演、西南大学国际学院与国家治理学院主办《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节暨十五届哲学月系列活动—禅意空间》系列活动、西南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品读精典之韩非子》以及由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国际盲人节暨第十届“音你而生”文艺沙龙》等中国文化交流活动。
活动伊始,刘晶以《诗经·关雎》为钥,开启古琴文化之门。从“琴”到“古琴”的千年正名史,至蔡元培先生对传统乐器的守护;从曾侯乙墓的十弦琴到故宫“九霄环佩”的传世清音,刘晶以学者之严谨与琴者之灵性,拆解古琴“天、地、人”三音之妙——泛音似云外鹤唳,散音如大地沉吟,按音若知己絮语,令在场师生恍若置身松风竹影间,听懂了“大音希声”的东方哲思。
《梅花三弄》:清音写梅魂,凌霜有傲骨琴声未起,刘晶以《诗经》“琴瑟友之”为引,溯源古琴与诗文的血脉相连。琴师指尖起落间,梅的孤傲与琴的高洁浑然一体,恰如明代《杏庄太音补遗》所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听众闭目凝神,恍若置身孤山雪径,与林逋“疏影横斜”的梅魄隔空相照。
《酒狂》×《桃花庵歌》:团队成员抚弦奏响《酒狂》,散音浑厚如酒瓮倾泻,按音跌宕似醉步踉跄;琴韵方歇,团队成员以铿锵之声朗诵《桃花庵歌》——“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琴声疏狂,诗语不羁,魏晋名士的孤愤与明代才子的洒脱,在丝弦震颤中共鸣为一场“醉中求真”的文人史诗。《关山月》双语言演绎:李白的苍茫边塞诗,在古琴与方言的碰撞中焕发新意。普通话版本如长风掠塞,琴音激越处似铁马冰河;粤语吟诵时,声调婉转若孤月临关,按音绵长如乡愁萦回。在双语言演绎中织就一幅有声的盛唐边塞图。
《醉渔唱晚》《忆故人》:渔歌醉意中的隐逸超然,故人遥思里的情深绵邈,令听众恍入水墨丹青之境。琴韵暂歇,美学流转。音乐学院2023级研究生—音乐与舞蹈教育方向郭澄同学为大家展示了插花的魅力,介绍了东方与西方插花的区别。美术学院2024级研究生美术与书法山水画创作方向王昊光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她自己制作的汉服,科普了汉服相关的知识。此刻,传统技艺不再是典籍中的符号,而是可触、可感、可传承的生活美学。
七弦落处,尽是千年文明的回响。从《幽兰》的古朴遗韵到《广陵散》的慷慨风骨,古琴之音里藏着华夏子孙的精神脉络——那是"大音希声"的哲学思辨,是"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更是中华民族对天地自然的诗意叩问。今日雅集,我们以弦为笔,在嘈切世声中重拾古韵;来日方长,愿这缕清音化作文化自信的火种,让商周青铜的斑驳、魏晋名士的风流、唐宋山水的灵秀,都在新的时代里,于指尖传承,于心底共鸣,在世界文明的星河中,永远闪耀中华文脉的璀璨光芒。
文案:唐艺嘉 王怡柯
图片:周佳瑶 唐玉 孙青菁
编辑:徐池颖
审核:范曦 杜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