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子科研讲堂 | 张应华教授《云贵高原“汉传音乐”的类型划分——基于苗疆走廊“通道网络”明清移民的视角》

  • 2025-10-21
  • 来源:
  • 责任编辑:xn_music
  • 作者:
  • 查看:

为深化学院师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其在民族音乐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2025年10月20日下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特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张应华作客“仲子科研讲堂”,开展题为《云贵高原“汉传音乐”的类型划分——基于苗疆走廊“通道网络”明清移民的视角》的专题讲座。张应华教授同时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作第二层次人选,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湖湘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学术造诣深厚。

讲座由音乐学院院长胡晓东教授主持,现场师生齐聚一堂,共赴一场融贯历史与地域、贯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盛宴。


讲座开始前,胡晓东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向张应华教授致以热烈欢迎,并对其在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作了重点介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见证下,胡晓东院长向张应华教授颁发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聘书。张应华教授正式受聘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其加入将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注入重要力量。张应华教授表示,两院本是紧密相连的学术共同体,将以此次聘任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双方学术交流与协作。

讲座环节,张应华教授聚焦“苗疆走廊”与“云贵高原汉传音乐”两大核心议题,系统阐释了“汉传音乐”在概念内涵与传播路径上的关键问题。他指出,“汉传音乐”具有双重意涵:既指“汉族传统音乐”本身,也包括“汉族音乐的传播过程”。其能在明清时期传入云贵高原,主要依托于“苗疆走廊”这一历史通道。张教授进一步梳理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中长期存在的“二维认知”框架:一重侧重于音乐文化属性的归类,另一重则聚焦于音乐形态的划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研究苗疆走廊汉传音乐应立足两大基点:“苗疆走廊的通道网络属性”与“明清移民及其群体结构”,并据此将汉传音乐划分为五类——官传音乐、军传音乐、民传音乐、商传音乐与汉传信仰祭祀音乐,分别对应官士、军士、农耕、工商与汉传宗教信众五类移民群体。张教授特别强调,该分类体系根植于明清时期云贵高原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具有明确的区域适用性,其他地区的汉传音乐研究需结合本地实际展开。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围绕项目申报、论文撰写与学科创新等议题,同张应华教授展开热烈讨论。张教授指出,学术研究须自觉回应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旨归,注重研究方法科学、内容论证扎实,从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最后,胡晓东院长代表全体师生向张应华教授的精彩讲座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本场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苗疆走廊“汉传音乐”的文化认知,更在学术视野与研究方法上带来了深刻启迪,必将为师生后续的学术探索注入新的动力。此次学术交流,将进一步拓宽我院学科建设的格局,为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学术滋养,从而有力推动学院在科学研究与育人事业上实现新的跨越。


供稿 | 朱禹弛 梁凯威

供图 | 徐诗怡

初审 | 胡晓东

复审 | 胡晓东 邹婷婷

终审 | 范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