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国际课程周缤纷多彩

  • 2019-07-23
  • 来源:本站原创
  • 责任编辑:
  • 作者:本站编辑
  • 查看:

2019年7月8日至19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暑期国际课程周启动并落下帷幕。在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指导和精心组织下,我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音乐、戏剧与舞蹈学院约翰·卡洛·皮尔斯(John Calo Pierce)教授和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音乐学院杰弗里·杜斯(Geoffrey·Duce)教授深入浅出的教学,让我院师生受益匪浅;两位外方教授与音乐学院师生合作演出的“2019西南大学国际课程周钢琴与声乐师生音乐会”为全校师生与国际课程周受邀外籍教授呈现了精彩的音乐盛宴;在师生座谈会上,我院学子与两位外方教授畅所欲言,进一步的交流增强了音乐学院与两位教授之间的友谊和伙伴关系。两周的课程教学与活动安排紧凑而充实,音乐学院国际课程周完满落幕。

皮尔斯教授讲授《歌剧文献与历史》(Opera Literature and History),课程探讨歌剧的起源与发展,从十七世纪初至今各种形式音乐戏剧的创造概念,考察歌剧作为一种表演类别的发展历史以及风格趋势。皮尔斯教授带领学生重点研习了各个时期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了解歌剧从古希腊戏剧思想中的衍生方式,以及歌剧在历史上如何受到改革力量的影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熟悉了17世纪至今歌剧史上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还学习了如何通过作品风格特征、可能的作曲家和大致时期来识别推理作品。杜斯教授的课程《钢琴文献与风格》(Piano Literature and style)重点讨论钢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J.S.,巴赫、C.P.E. 巴赫和维也纳古典学派作品等。课程既聚焦于特定钢琴作品本身,探究其重要的历史影响,又研究一定时期的钢琴作品表现风格。通过具体谱例的学习奠定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对课程学习曲目形成自我理解与塑造。通过掌握钢琴文献领域关键的知识,并深入了解不同作品演奏的适当风格,听课学生们达到了明晰不同时期作品风格特征,并将这些标志特征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去的教学目的。

在国际课程周教学期间,音乐学院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舞台实践活动。7月17日晚,在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大演奏厅内举行了钢琴与声乐师生音乐会。当晚演奏大厅座无虚席,节目缤彩纷呈,观众赞不绝口,为我校国际课程周添上了别样的一笔。开场节目亨德尔歌剧《阿琪娜》片段《一个快乐的时刻》由皮尔斯教授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师李玮彦合作演出,皮尔斯教授用轻柔而甜蜜的歌声为音乐会拉开了帷幕。接下来皮尔斯教授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师马晓梅联袂演绎了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的二重唱《幸福的一天》,将青年阿尔弗雷德向茶花女维奥莱塔诉说爱慕之情的心理描述的淋漓尽致。音乐会中杰弗里·杜斯教授钢琴独奏多纳伊《G小调狂想曲Op.11 No.1》将晚会推向了高潮。最后,两位外方教授共同合作为观众献上了艺术名曲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奉献》,深情的演唱与富有感染力的伴奏激起了全体观众的共鸣,掌声连绵不绝。参与课程学习的钢琴专业与声乐专业学生也在音乐会中挥洒了自我的激情与创造力,一展风采。

在国际课程周学习的尾声,为了进一步巩固国际课程周教学成果,7月18日下午,我院在音乐学院会议室召开了师生座谈会,皮尔斯教授、杜斯教授和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参加座谈。会议由黄君副院长主持,座谈会上,大家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气氛融洽。来自的两位外方教授谈了来我校讲学的体会,对学生音乐课程学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音乐学院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了参加国际课程周的学习感想。两位教授表示很高兴能够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学生授课,十分享受与音乐学院学子在课堂上的互动,并就如何平衡音乐表演实践和音乐理论研究谈了自己的体会。杜斯教授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音乐语言转化为真正的音乐思想;要不要为考试而学,主动学习,为知识本身而学;要面对现实,规划自己职业生涯,量力而行。皮尔斯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乐学习技巧。《钢琴文献与风格》共课教师陈若旭认为,课程学习安排非常紧凑,同学们每天清早守时上课,态度认真,尽量克服语言障碍吸收每一节课内容,度过了充实而受益匪浅的两个星期。会议上,学生们纷纷表示感谢学校举办国际课程周,得以有机会与世界一流的大学优秀教授有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感激两位外籍教授辛勤的付出,让他们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术理念,打破了平时只注重实践表演的观念,认为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让自己表现的作品更具灵魂。黄君副院长做总结讲话,她期望学生们大胆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风采;希望以国际课程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学院与国际一流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取得新的教育成果。

为期两周的国际课程周学习的不仅给丰富了音乐学院学子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对音乐学院音乐教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